闪亮的日子-青春该有的模样—医学院 潘新贺

新闻作者: 信息来源:原创 发布日期:2020-05-27

       在民小医心中,广大基层党员干部是疫情面前最美的“逆行者”。他们没有隔离衣,只有一只普通的口罩;他们没有执法证,只有一张村民百姓都熟悉的面孔;他们没有想做出惊天动地的伟业,只想看好自己的村民百姓,守好自己的家园;他们没有请战书,一个通知就得马上到岗;他们告诫所有人都要居家不出门,自己却义无反顾地去排查、宣传。

      医学院里就有一位最美逆行者,

      他就是潘新贺。

扎根基层 ,淬炼别样青春 

微信图片_20200727105817

男,中共党员,河南方城人

      2019年6月毕业于河南大学民生学院医学院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本科学历,在校期间曾荣获优秀共青团员、优秀共青团干部、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自强之星、优秀毕业生、优秀实习生、河南省优秀志愿者、河南省优秀应届毕业生等荣誉及二等奖学金、三等奖学金。2019年参加河南省选调生考试,现任河南省南阳市方城县博望镇皮庄村党支部书记助理。

      一张大学录取通知书,让潘新贺从农村来到了城市;一句朴实却饱含真情的话,点燃了他的一个梦,让他背起行囊,回到家乡,在农村的土地上挥洒汗水,奉献力量,追寻梦想。

梦之缘,那年“三下乡”

 “如果俺村像你们这样有知识的年轻人多回来些,村里早都不是现在这个样子了,因为没人,才穷啊。”正是这句朴实无华的话,让即将离开的潘新贺心情久久不能平静。“我毕业是不是应该回家乡去,为农村做出一点贡献”成为他返程中翻江倒海般思考的问题。

     故事发生在2017年的夏天,新蔡县韩集镇多了一群年轻人,那是河南大学民生学院医学院“三下乡”医疗志愿服务队伍。潘新贺也是其中的一员。五天的志愿服务工作,“贫穷”在他脑海里留下了深刻印象。房子是土坯的、破旧的,吃水靠肩挑、做饭烧柴禾……

     那句话正是出自该村老农张大爷口中,张大爷是潘新贺他们走村入户志愿服务第一个受益的人。三间烂瓦房、独自生活、慢性疾病缠身,生活拮据,是张大爷家的真实写照,潘新贺一行除了给大爷带去家庭常备药品和日常生活用品外,还连续五天为大爷体检身体和指导用药,一有空就坐下来陪他唠家常,听他讲讲农村故事。仅仅五天的时间,就与老大爷结下浓浓的情谊,使得张大爷在他们离别的早上匆匆赶来,送别到车站。

     正是这次难得的三下乡,这次一生中难忘的经历,成就了潘新贺基层就业的选择。

毕业那年,潘新贺选择报考河南省选调生,每天起早贪黑备考,踏踏实实去学,最终如愿以偿,被选调到河南省南阳市方城县博望镇皮庄村,任支部书记助理。从此,开启了追梦的旅程。


梦之践,战“贫”与战“疫”

     博望镇是著名的张骞封侯地、三国古战场。这里历史文化厚重,镇域面积153平方公里,人口众多达13万。而皮庄村位于镇区南部,辖四个自然村,8个村民小组,人口513户1998人,村域面积2360亩,建档立卡贫困户23户36人,当地民风淳朴,土地肥沃,交通便利。

     如今,当地脱贫攻坚进入决战决胜之际,潘新贺刚好赶上精准扶贫的末班车,有幸参与了这场“硬仗”,和众多扶贫干部一起奋斗在战“贫”一线,刻骨铭心的扶贫经历厚重了他的青春记忆。

     刚刚毕业参加工作就加入了扶贫队伍,起初,年轻的他并不知道如何摆脱学生时代的稚气,如何拉近和贫困户的距离,也没有基层工作经验,在外人眼里他可能就是个“乳臭未干”的毛孩子。“情之所至,金石为开”,潘新贺相信只要不懂就问、不会就学、真心付出定会换来丰厚的回报。

     2019年9月28日,潘新贺第一次和驻村第一书记、支部书记一起走进贫困户的家里,看到了“危改”后房子宽敞明亮,新盖的厨房、新改的卫生间干净整洁,然而院里水泥地面上却堆攒着一些厨余垃圾。见此情景,担任第一书记的方城县司法局副局长郭海洲快步上前,立刻拿起扫帚和铲子忙了起来,打扫完庭院之后,还亲切的跟贫困户苗道荣说到:“要经常保持家庭卫生,避免细菌滋生,影响身体健康。”苗道荣一边点头称是,一边开心地拉着第一书记郭海洲进屋就坐。然后一边忙着倒茶,一边给第一书记“汇报”家里的喜事。那一天让潘新贺明白了,作为一名农村干部,不能只站着靠嘴说,要俯下身子干实事。

     在之后的工作中,只要有空,潘新贺就到村里的贫困户家中走一走,坐下来跟他们聊聊家常,询问生活上的困难,力所能及的给他们提供帮助。经常为户容户貌较差的贫困户打扫整理院落,还主动为生病的贫困户请医抓药,见到贫困户家有青春叛逆期的孩子,就与他们聊聊大学生活,鼓励他们努力学习,用知识改变命运……

     虽然常常为了贫困户的事而四处奔波,但赠人玫瑰,手留余香,面对他们期待的目光、坦诚的交心、质朴的认可、简单的感谢、喜事的分享,让潘新贺真正体会到乡村干部的责任和意义。

     2020年3月22日凌晨一点,大雨瓢泼。此时,南阳市姜营机场传来了一阵阵车鸣声,那是潘新贺一行按照县、镇疫情防控指挥部要求去接境外返乡人员,随后连夜将他们送往方城县设立的集中隔离点。疫情面前,每个基层干部都在昼夜奋战,做好当地的疫情防控工作。潘新贺,也不例外。





     这本是潘新贺参加工作的第一个春节,然而,新冠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汹汹来袭,全国各地纷纷启动一级响应,武汉封城、高速设卡、乡镇封村,一场没有硝烟的疫情防控阻击战悄然打响。虽然正是家人团聚的欢乐佳节,但作为皮庄村“两委”班子成员,肩负着近2000名群众的安全防控任务,责任重大,使命在肩,大年初一的晚上,他就连夜赶到了皮庄村,向村党支部书记刘荣军了解皮庄村湖北返乡人员的情况以及疫情形势。

     大年初二早上,在参加博望镇召开的疫情防控工作安排部署会议之后,潘新贺与村两委班子成员一起对入村道路进行封堵,在出入口设立了皮庄村疫情防控检测点,村组干部轮流执勤。对于他来讲,没有防护服,没有隔离衣,有的仅仅是一个口罩,但防控工作刻不容缓,“我是党员,我先上”正是这次疫情中潘新贺的真实写照。他主动向支部书记申请,去做返乡人员排查登记上报工作。经常和村组干部一道进村入组,走家串户,宣传疫情防控措施,张贴疫情防控标语,播放疫情防控科学知识,排查各户返乡人员情况,对湖北(武汉)返乡人员及时登记入册,按照网格化管理、群防群治要求,落实居家隔离管控措施。

     截至三月中旬,潘新贺同村“两委”干部一道走访排查476户,共排查出武汉返乡8人,湖北其他地市返乡61人,全部落实居家隔离管控。确保了全村未出现一例疑似或确诊病例,疫情防控工作稳然有序。

     博望镇镇大人多,外出务工人员多,人员流动量大,疫情防控任务繁重。在疫情防控期间,潘新贺发挥自己的优势,协助镇疫情防控办公室做好全镇51个行政村湖北(武汉)返乡人员排查、管控、登记、上报工作。因为重名、同音不同字、大名小名等各种情况,经常会出现数据对不上,面对13万的人口,一个人信息的错误需要办公室许多人加班加点的再核实、再排查、再登记,每天加班到凌晨成了家常便饭。

      为了把镇、村在疫情防控中的新经验、好做法、涌现的先进人物先进事迹写出来、报出去,他发挥专长,选准典型,用心写作,投稿宣传。疫情防控期间,先后上报疫情工作信息材料42篇,被采用33篇。撰写新闻宣传稿件50余篇,被《人民日报网》、《今日头条》、《中国新闻网》、《人民网》、《农民日报》、《河南日报农村版》、《大河网》、《方城电视台》、《方城消息》等国家及地方新闻媒体发表41篇,为宣传博望疫情防控、鼓舞全镇干群士气,做出了贡献。

追梦人,永远在路上

    “新贺有热情、有才能、肯吃苦,只要过了适应基层这一关,把知识运用到实际中,一定会干出一番成绩的。”这是博望镇党委书记张金付对潘新贺的评价。

     参加工作的8个月以来,潘新贺经历了由繁华都市求学“仰望星空”到农村田野“脚踏实地”的淬炼,慢慢地褪去了学生气,更加接地气。如今的他在走在村子里,学会了同群众聊家长里短、问寒问暖;学会了到贫困户家里帮忙整理户容户貌,填写档卡资料,解决他们生活上的困难;也学会了利用互联网帮群众办理各项业务,让群众少跑腿,信息多跑路……

     现如今,潘新贺每次到村里走访,不少的贫困户都会拉着他进屋坐一坐,又倒茶水又拿水果,像见到自己的孩子一样,让他倍感亲切。2019年的冬至,是吃饺子的节气,他提早买好了饺子要给冯广付这五保户老人送过去,谁曾想,还没到中午,冯广付老人已经煮好了饺子,拄着拐杖,来到村部,亲热的拉着潘新贺到家里去吃。一碗简简单单的饺子,饱含着冯广付老人满满的心意,也承载着潘新贺辛勤的付出。那一刻,潘新贺开心地笑了,因为他品尝到了梦的味道,是甜的,是香的。

     因为亲眼见过农村的贫穷,潘新贺才选择到基层去挥洒一份汗水,贡献一份力量;因为亲眼看到贫困户生活翻天覆地的变化,他才懂得了基层工作的责任和意义,也明白了不论身处何地,只要为梦想而努力,青春一样出彩。

     基层之梦,任重道远;基层之路,弥足珍贵。追逐梦想,努力奔跑,潘新贺初心不改,青春无悔。


    “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情。”致敬这些“最美逆行者”,危急关头,是他们攻坚克难,用自身辛苦换群众心安。我们要用行动为他们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