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院护理学系特色课程

新闻作者: 信息来源:原创 发布日期:2025-06-10

社区护理学

1、课程信息

  社区护理学

  专业基础平台课

  学分:2

  学时:40

2、课程简介

  社区护理学是在护理学、医学、社会学、公共卫生学、预防医学、康复医学等相关学科理论基础上,为适应居民的健康需求,在护理实践过程中逐步形成的一门应用性学科。社区护理是借助有组织的社会力量,将公共卫生学及护理学的知识与技术相结合,以社区为基础、人群为对象,服务为中心,对个人、家庭及社区提供连续性的、动态的和综合的服务。社区护理是社区卫生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满足人们多种健康需求的重要措施。掌握社区护理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对社区护理的开展以及护理学科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3、课程性质、目标(考研、就业)体现对应的专业、知识、能力的支撑关系

  课程性质:社区护理学是针对护理学专业开设的一门专业必修课。

 就业:

  专业知识的支撑:学生通过学习社区护理理论、技术、社区重点关注人群的护理和健康指导等,能够胜任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护士等岗位。

  实践能力的支撑:课程中通过介绍我国社区卫生服务体系与模式、健康教育理论、社区人群的保健指导等,使其在就业后能够基于国家相关政策和护理理论,针对社区人群开展健康教育;利用相关技术和能力为社区居民提供所需的综合性护理服务。

4、教学要求(学习方法指导)

  学习方法指导:这门课程所学的不同人群社区护理理论和方法可以支撑《儿科护理学》《妇科护理学》《康复护理学》等课程的学习以及今后社区的就业工作;③要学会运用护理程序正确收集患者各方面的资料,提出护理诊断、制定护理措施并提供整体护理;④要注意提高沟通技能,利于进行心理评估和干预。

5、概述课程内容

  《社区护理学》课程内容涵盖我国社区卫生服务和社区护理的基本政策、社区护理的基本理论技术以及社区儿童青少年、妇女、老年人、慢性病人、残疾人等重点关注人群的健康管理。课程强调临床知识、沟通技能、人文关怀的综合运用,为社区护理对象提供以预防疾病、维持和促进社区健康为主要内容的护理服务,学习过程中树立以人为中心、以家庭为单位、以社区为范围的观念,培养为个人与群体提供连续性、综合性、可及性护理服务的意识。 

6、课本使用和参考书目

  (1)基本教材

  《社区护理学》第5版,人民卫生出版社,姜丽萍主编

  (2)参考书目

  ①何国平,赵秋利,社区护理理论与实践,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

  ②中南大学《社区护理学》MOOC 链接:

  https://www.icourse163.org/course/CSU-1003509006?from=searchPage&outVendor=zw_mooc_pcssjg_

  ③北京大学《社区护理学》MOOC 链接:

  https://www.icourse163.org/course/PKU-1461515171?from=searchPage&outVendor=zw_mooc_pcssjg_

2特色课-社区护理学见习照片42特色课-社区护理学见习照片22特色课-社区护理学见习照片52特色课-社区护理学见习照片12特色课-社区护理学见习照片3

康复护理学 

1、课程信息

  康复护理学

  专业选修课

  学分:2

  学时:32

2、课程简介

  《康复护理学》是建立在基础和临床护理学、人文社会科学基础上的一门新兴学科。其任务是通过学习康复医学及其护理,使残疾者(或患者)的残存功能和能力得到最大限度的改善,重建患者身心平衡,最大限度地恢复其生活自理能力。随着健康观念的改变和老龄化社会的到来,我国慢性病和残疾人群体的康复护理服务需求日益增大,康复护理显得尤为重要。《康复护理学》的主要教学内容是强调整体护理,注重身体康复、精神康复和社会适应能力康复,侧重“自我护理”和“协同护理”,综合性的应用康复护理措施,使康复对象能尽早恢复到最佳功能水平,重返社会。

3、课程性质、目标(考研、就业)体现对应的专业、知识、能力的支撑关系

  课程性质:康复护理学是针对护理学专业开设的一门护理专业选修课。

 就业:

  专业知识的支撑:学习本课程后,学生能够胜任在康复医疗机构、综合医院康复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场所的康复护理工作,为患者提供全面、专业、优质的康复护理服务,助力患者重返社会。

  实践能力的支撑:课程采用康复案例分析并结合临床见习环节,使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病情紧密结合,深度剖析不同疾病阶段患者的康复需求,制定出个性化的康复护理计划。例如,面对脊髓损伤患者,学生能依据损伤平面、并发症情况以及患者心理状态,计划涉及良肢位摆放,康复训练频率、强度以及预防压疮、泌尿系统感染等并发症的护理措施,为日后就业时能够独立应对复杂康复病例筑牢根基,为患者提供精准、高效的康复护理服务。学生在课程中还着重锻炼了为患者及其家属提供专业健康教育与心理支持的能力。针对不同疾病的康复进程,学生学会用清晰易懂的语言,向患者及家属讲解康复训练要点、注意事项,以及家庭康复环境的改造建议,提升患者自我康复管理能力。同时,面对因伤病伴有负性情绪的患者,学生能够运用心理学知识,开展有效的心理疏导,帮助患者克服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增强康复信心。这不仅是康复护理工作的关键一环,更是提高患者康复依从性、促进全面康复的重要保障,为提升患者生活质量、回归社会创造有利条件。

4、教学要求(学习方法指导、实践能力指导)

  学习方法指导:学习《康复护理学》需深度融合理论与实践,强调知识的系统性。首先,全面掌握康复医学基础、解剖学、生理学等知识,只有清晰掌握人体结构与功能,才能精准理解伤病对机体的影响,进而实施恰当的康复护理手段。在学习进程中,可依据神经系统康复护理、肌肉骨骼系统康复护理等类别逐步分析。运用概念图或对比表格,归纳各类伤病的康复评定标准、治疗技术、护理问题与相应护理措施,构建条理清晰的知识架构,助力理解不同康复护理情境下的要点与差异。临床见习时,跟随带教老师观察并参与实际病例护理,直接面对患者,学习如何根据个体状况制定个性化康复护理方案,提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实践能力指导:使学生掌握康复护理评估技能。从生理层面出发,借助Berg平衡量表、Fugl-Meyer评估量表等评估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如针对脊髓损伤患者,明确其损伤平面下的肌肉力量、关节活动范围等情况;心理层面,运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等评估患者的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状态;社会层面,了解患者家庭支持系统、职业背景及回归社会面临的阻碍,综合多方面信息,全方位把握患者需求。以评估结果为基础,运用护理程序为患者量身定制个性化康复护理计划。例如,针对脑卒中后存在认知障碍的患者,护理计划应包括认知康复训练安排,如定时开展注意力训练、记忆强化训练等活动,并明确训练频率与预期目标,确保护理计划科学、合理且具可操作性。此外,培养学生的交流沟通能力。面对患者,能够以温和、耐心的态度倾听诉求,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解康复进程与注意事项,增强患者康复信心;与家属沟通时,详细介绍家庭康复要点,如日常饮食、家庭环境改造等,构建良好的护患关系。​

5、概述课程内容

  《康复护理学》全面覆盖康复护理领域的专业理论、实用技能。课程重点内容有康复护理学理论基础、常用康复护理评估技术、常用康复治疗技术、常用康复护理技术、神经系统疾病(如脑卒中、脊髓损伤)、肌肉骨骼系统疾病(如颈椎病)、呼吸系统疾病(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心血管疾病(如高血压)等方面的康复护理知识。

6、课本使用和参考书目

  (1)基本教材

  《康复护理学》第5版,刘楠、李卡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22年。

  (2)参考书目

  ①《内科护理学》第7版,尤黎明、吴瑛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22年。

  ②《外科护理学》第7版,李乐之、路潜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22年。

  ③《康复医学》第6版,黄晓琳、燕铁斌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年。④《康复护理学实践与学习指导》第5版,李琨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23年。

2特色课-康复护理学见习照片42特色课-康复护理学见习照片12特色课-康复护理学见习照片32特色课-康复护理学见习照片52特色课-康复护理学见习照片2

精神科护理学

1、课程信息

  精神科护理学

  专业基础平台课

  学分:2

  学时:40

2、课程简介

  精神科护理学是建立在护理学基础上,对人群和精神障碍患者进行预防、维护、促进、恢复精神健康的一门护理学。其基本任务是从护理学的角度研究生物—心理—社会因素对人体健康和疾病的作用与影响、研究各类精神疾病的发病原因、临床表现、诊断治疗、护理与预防保健。随着科技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和医学模式的转变,现代医学对疾病的认识已不单纯强调生理性疾病。特别在当前社会变革与紧张工作的巨大压力下,患有精神障碍的人群有所增加,此外,精神科与内、外、妇、儿和神经科等都有密切的关系。因此要求护理专业学生对精神疾病及其治疗与护理有更加深入的认识。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全面地认识人的健康与疾病,在今后的临床护理、社区医疗保健工作中为推进精神卫生事业,以保障人类健康为目标的过程中奠定必要的基础。

3、课程性质、目标(考研、就业)体现对应的专业、知识、能力的支撑关系

  课程性质:精神科护理学是针对护理学专业开设的一门护理专业必修课。

 就业:

  专业知识的支撑:学生通过学习精神科常见疾病(如精神分裂症、抑郁障碍、人格障碍等疾病)的护理知识,能够胜任医院精神科科病房、门诊及专科护理岗位的工作需求。

  实践能力的支撑:课程中通过案例分析培养学生结合实际病情制定护理计划的能力,使其在就业后能够独立处理复杂病例,提供高质量的护理服务;学生学会为患者及其家属提供疾病相关的健康教育和心理支持,这是精神科护理工作中不可或缺的能力,也是提升患者满意度和康复效果的重要环节。

4、教学要求(学习方法指导、实践能力指导)

  学习方法指导:学习《精神科护理学》需要将精神科护理学理论与临床实践紧密结合,同时强调人文关怀与专业技能的融合。首先,牢固掌握基础心理学、精神病理学和社会心理学等知识是理解精神障碍病因、症状及护理需求的基础。在学习过程中,可以按照抑郁症、焦虑症、精神分裂症等精神障碍类型逐一深入探讨,利用概念图或流程图梳理障碍的特征、治疗原则、护理问题及护理措施,以助于构建清晰的知识框架。此外,参与角色扮演和情境模拟是一种极为实用的学习手段,通过模拟真实的精神科护理工作场景,能够更深刻地领悟护理的关键点和干预策略。在学习过程中,可以运用故事化记忆、概念对比等记忆方法,将抽象的概念具体化,便于记忆与应用。定期参与小组讨论和模拟测试是强化知识的有效途径,通过交流能够发现理解偏差并及时纠正。同时,充分利用教材、参考书、在线课程和学术期刊等资源,能够拓宽知识面并紧跟精神科护理发展的最新动态。

  实践能力指导:在实践环节中,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应着重培养全面评估患者精神状况、心理状态和社会功能的能力,运用认知行为疗法等理论为患者设计个性化的护理方案,并精确实施各项护理干预。此外,学生应增强与患者及其家属的同理心沟通技巧,建立信任和支持性的护患关系,提供情绪支持和康复指导。通过真实案例研究和角色扮演练习,学生将逐步锻炼问题解决能力和临床应变能力,能够在复杂多变的精神健康护理环境中灵活调整策略并作出适宜决策。

5、概述课程内容

  《精神科护理学》课程内容涵盖内科常见疾病的护理理论、技能及实践,重点学习神经认知障碍、精神分裂症、抑郁障碍、双相障碍、焦虑与恐惧相关障碍、人格障碍等常见病的临床表现、护理评估、护理诊断、护理措施与健康教育。课程强调基础医学知识与临床护理的结合,培养学生运用护理程序分析和护理内科疾病患者的能力,以及健康教育与心理支持的能力。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学生将全面掌握精神科疾病的护理要点,提升临床决策能力和职业素养,为患者提供高质量的护理服务。

6、课本使用和参考书目

  (1)基本教材

  《精神科护理学》第5版,刘哲宇、杨芳宇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22年。

  参考书目:

  (2)参考书目

  ①《精神科护理学实践与学习指导》第2版,郝以辉主编,2020年。

  ②《精神科护理教学案例分析》第4版,许冬梅主编,2021年。

2特色课-精神科护理学见习照片12特色课-精神科护理学见习照片32特色课-精神科护理学见习照片22特色课-精神科护理学见习照片4

护理研究

1、课程信息

  护理研究

  专业选修课

  学分:2

  学时:32

2、课程简介

  《护理研究》是护理学的一门重要理论和工具学。其核心任务在于引领护理专业学生踏入科研领域,使学生深刻理解科学研究的基本准则与流程,熟练掌握检索研究资源、解读研究论文、评估论文质量的方法,并能够有效运用现有研究成果开展临床护理实践。随着护理学科的不断发展以及人们对高质量护理服务需求的日益增长,护理研究对于推动护理实践的科学化、专业化进程愈发关键。该课程着重培养学生的科研思维与实践能力,从科研问题的确定、研究目的的凝练、文献回顾、科研设计、样本选取、研究工具运用、资料收集与分析,到研究论文的撰写以及科研管理、循证实践等多个维度进行系统讲解,全方位提升学生的科研素养,为其今后在护理领域开展创新性研究与实践奠定坚实基础。

3、课程性质、目标(考研、就业)体现对应的专业、知识、能力的支撑关系

  课程性质:护理研究是针对护理学专业开设的一门护理专业选修课。

 就业:

  专业知识的支撑:学习本课程后,学生能够在各级各类医疗机构、护理院校、卫生行政部门等场所,从事护理科研、临床护理、护理教育、护理管理等相关工作。学生掌握了护理研究的基本理论与方法,能够对临床护理实践中的问题进行深入探究,为制定科学合理的护理方案提供依据,从而提升护理服务质量,促进患者康复。例如,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学生可以运用所学的研究方法,对某种疾病的护理效果进行评价,探索更有效的护理措施;在护理教育领域,能够开展教学方法的研究,提高护理教学质量。

  实践能力的支撑:毕业论文是学生本科学习阶段科研成果的集中体现,而本课程为毕业论文写作打下基础。课程以小组为单位,针对某一临床护理问题开展调查研究。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指导学生正确运用抽样方法选取研究对象,合理设计调查问卷或观察指标,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运用统计学软件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根据分析结果撰写研究报告。通过这样的实践,学生能够将课堂所学的科研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操作能力,为毕业论文的选题确定方向,为研究设计提供方法借鉴,为数据处理与分析积累经验,最终助力学生撰写出高质量的毕业。

4、教学要求(学习方法指导、实践能力指导)

  学习方法指导:首先,要全面掌握内科护理学、外科护理学、医学统计学、等相关基础知识,这些知识是理解和开展护理研究的基石。在学习过程中,可按照课程章节顺序,逐步梳理科研流程的各个环节,运用思维导图等工具,归纳总结不同知识点之间的逻辑关系,形成清晰的知识框架。例如,在学习科研设计章节时,可将实验性研究、类实验性研究和非实验性研究的设计特点、适用场景、优缺点等进行对比分析,加深理解。同时,要积极关注临床护理实践中的问题,将其作为科研选题的重要来源,通过实际案例分析,提高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此外,充分利用学校图书馆、网络数据库等资源,广泛查阅护理研究相关文献,了解学科前沿动态,拓宽学术视野。

  实践能力指导:组织学生参与实际科研项目,设计护理研究课题。以小组为单位,针对某一临床护理问题开展调查研究。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指导学生正确运用抽样方法选取研究对象,合理设计调查问卷或观察指标,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运用统计学软件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根据分析结果撰写研究报告,培养学生的科研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指导学生阅读高质量的护理研究文献。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的文献评价知识,对文献的研究方法、结果分析、结论等进行批判性评价。通过小组讨论和课堂汇报的形式,分享自己的阅读心得,提高学生对科研文献的理解和评价能力,为今后开展科研工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5、概述课程内容

  《护理研究》课程内容丰富全面,涵盖了护理科研的各个方面。涉及绪论、主要包括选题、文献检索、研究设计、研究对象的确定、研究变量及测量、收集资料的方法、资料的整理与分析、研究计划书的撰写、护理论文的写作、质性研究、循证护理实践、护理科研项目管理等内容,并强调了护理研究中的伦理问题。

6、课本使用和参考书目

  (1)基本教材

  《护理研究》(第6版)胡雁、王志稳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22

  (2)参考书目

  ①《护理学研究方法》(第2版)李峥、刘宇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

  ②《循证护理学》(第2版)胡雁、郝玉芳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

老年护理学

一、课程信息:

  老年护理学 专业选修课

二、课程简介

  老年护理学是以老年人为研究对象,以基础医学、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康复医学以及的社会科学、信息学科等为理论基础,研究老年期的心身健康和疾病的护理特点与预防的学科,是老年学研究的一项重要内容。老年护理学紧扣本科护理教育培养要求与目标,立足“尚德精术”课程思政,突出新时代教育理念,结合老年护理学领域实践、教育、科研及学科发展情况,“以整体护理观为指导,以老年人为中心,以老年人健康演变进程为框架,以最佳证据为原则,以护理程序为主线,以满足老年人健康需求为重点。全课程共包括十二章,主要内容有老龄化与老年护理学概论,老化改变与老年护理相关理论,老化对老人身体、心理、社会的影响、老年人健康评估、老年人健康促进、老年综合征与护理、老年人常见健康问题护理、老年人安全与环境护理、老年人安宁疗护、老年人社会经济问题及权益保障以及新增加了健康养老、丧亲家属哀伤护理、老年人照护者支持等。课程凸显老年护理专业特色,内容与形式丰富多样,有助于满足学生的学习与发展需求。

三、课程性质、目标及对应的专业、知识、能力的支撑关系

  课程性质:老年护理学是护理学专业的专业选修课,理论24课时,实践8课时。

 课程目标:

  知识目标:

  1.掌握老年护理相关理论、老年人健康评估、老年人健康保健、老年人常见健康问题、老年人常见疾病及其护理。

  能力目标:

  2.能够应用护理程序对老年患者的身心进行正确的评估,提出护理问题,并进行相应的护理;

  3.通过见习、实践等,掌握老年专科护理技术,能够对老年患者提供有效的健康教育指导。

  素质目标:

  4.引导其树立人文关爱意识,提高其沟通交流技巧;促进其独立思考和团队协助能力;

  5.在课堂及实践教学中,培养学生遵守行业规范,加强其对老年患者隐私的保护意识。

四、教学要求

  对教学方面:本课程使学生具备专业所必需的老年护理的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将《老年护理学》的理论知识和技能运用于护理实践,延缓老年人群因老而衰,尽量使老年人以自理的状态,保持其人性的尊严,走向人生的终点,是老年护理的最高目标,也是老年护理学的任务。使学生掌握老年护理的基本要点、熟悉老年日常生活护理技巧以及临床常见疾病的护理技能。

  对学习方面:学生学好该课程应建立在学生学习完内科护理学、外科护理学、基础护理学后开展,需要学生在学习的时候不断加强相关课程老年疾病的学习。该门课程主要从身体、心理和社会功能等各方面展现老年期特有的改变特点及疾病,同时着重于生理老化后和疾病发生后日常生活的照顾及避免意外事情的发生。应使学生重视实践实训以及应用技能的提高。

五、课程内容概述

  全课程共包括十二章,主要内容有老龄化与老年护理学概论,老化改变与老年护理相关理论,老化对老人身体、心理、社会的影响、老年人健康评估、老年人健康促进、老年综合征与护理、老年人常见健康问题护理、老年人安全与环境护理、老年人安宁疗护、老年人社会经济问题及权益保障以及健康养老、丧亲家属哀伤护理、老年人照护者支持。

六、课本使用和参考书目

  课本:老年护理学,第五版,胡秀英、肖惠敏,人民卫生出版社,2022年。

2特色课-老年护理学见习照片12特色课-老年护理学见习照片2